今年4月辛普森去世后,“辛普森杀妻案”再度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6月,美国媒体推出纪录片《妮可·布朗·辛普森的生平与谋杀案》,通过独家采访妮可的家人和朋友金牌配资,公布案件中一些隐秘的细节,探索案件背后的谜团。6月23日星期天晚上,该纪录片将继续播出。
30年前的一天,美国橄榄球巨星、好莱坞演员O·J·辛普森(O. J.Simpson)的前妻妮可·布朗 (Nicole Brown)与其男性好友被发现在洛杉矶家门口遇刺身亡,场面极其血腥。舆论习惯称这桩案件为“辛普森杀妻案”,但在看似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辛普森最终却奇迹般逃脱了法网。30年后,谜团仍未解开。此外,该案引发关于美国种族和司法体系公正的激烈争论,仍未停歇。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从案发到刑事审理和民事诉讼过程,不乏一些华人记者和刑侦专家的全程参与。南都记者采访了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资深的华人记者李若的妻子杨青、曾参与撰写《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与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的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院长、法学院教授曾粤兴等人,深度还原“世纪审判”背后的故事,同时探讨在此案判决的影响下,法学界对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思考。
辛普森。
美国式英雄的毁灭
4月10日,辛普森因癌症去世。4月11日一大早,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资深的华人记者李若,就驱车前往辛普森生前居住的拉斯维加斯。李若作为一个完整经历1994年“辛普森案”从案发到刑事审理和民事诉讼全过程的记者,再次踏上了寻找答案的旅程。
李若的妻子杨青向南都记者透露,作为有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美国资深华人记者,李若曾8次参与美国总统大选报道,前往一线真实记录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并亲历过美国无数政治和社会新闻现场,而“辛普森案”是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事件。
时间回到1994年6月13日凌晨0:10分许,洛杉矶警方接到报警电话,辛普森的前妻35岁的妮可·布朗 (Nicole Brown)与其25岁的好友罗纳德‧戈德曼 (Ronald Goldman) 被邻居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布伦特伍德的家中身亡,两人都死于利器刺伤。
警方记录显示,辛普森与前妻从1985年结婚到1992年离婚期间,布朗曾多次报警称被辛普森家暴,在两人离婚后,辛普森也因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争议仍对前妻仍纠缠不已。
13日凌晨5时左右,4名警探抵达距案发现场2公里的辛普森的宅邸,发现辛普森的车上沾满血迹,警方在案发现场和辛普森家里各找到一只血手套,手套上的血迹中有辛普森的DNA。此外,凶案现场带血的脚印、毛发、尸体周围和凶案现场后门处发现的多处与辛普森DNA相同的血迹,都将嫌疑指向了这位昔日美国的橄榄球巨星。
与此同时,李若也在13日凌晨接到工作电话,让他马上立刻赶往辛普森家附近拍摄采访,彼时全美几乎所有媒体都围堵在辛普森家门外占据最有利的拍摄位置。
辛普森是典型的“美国式英雄”——出生在黑人贫民区、凭借体育天赋年少成名,成为公认的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顶级跑卫。他在NFL征战了十一个赛季,一共获得过六次“职业碗”、五次最佳阵容、一次最有价值球员、一次最佳进攻球员,是NFL历史上第一位单赛季持球冲刺超过2000码的球员,甚至一度被评为乔丹之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黑人运动员。
辛普森橄榄球比赛现场画面。
杨青介绍,辛普森在美国橄榄球界的地位至今仍十分重要,李若此次前往拉斯维加斯的体育收藏品店观察到,与辛普森相关的收藏品被球迷们抢购一空。有老板表示,媒体公布辛普森过世的消息不久,就涌来大批辛普森迷,几乎将签名球衣、橄榄球和相关收藏品买空。
赛场之外,辛普森还曾参演多部好莱坞电影、为电视广告当代言人,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巨星。1975年,美国《人物》杂志曾评价辛普森是第一位成为媒体界巨星的黑人运动员。
为了形容这起案件在当时有多轰动,李若特别提到, 1995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会面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是O. J.干的吗?”
追捕闹剧
1994年的6月17日,在诸多证据的指证下,美国警方决定拘捕嫌疑人辛普森。这一天恰巧是李若32岁的生日,李若曾说,这是他这辈子过得最遗憾的一个生日。
由于辛普森并没有按约定好的时间到警局投案自首,甚至一度消失了踪迹,于是警察发布全城通告搜捕辛普森。17日下午,警方接到目击者线索,辛普森出现在了朋友阿尔·考林斯驾驶的白色福特野马车上。后座的辛普森用枪指着自己的头,威胁警方不要阻拦。辛普森的律师表示他可能有自杀倾向。
李若曾回忆,由于他当天过生日与老友见面请了一天假,因此遗憾错过了亲临追捕现场的机会。那一天,全美所有的电视台都参与追捕画面的转播与报道,甚至有媒体驾驶直升机在空中直播,当天追捕事件的收视率达到9500万,就连正在进行的1993-1994赛季休斯顿火箭对阵纽约尼克斯的NBA总决赛的球员们,都一度中止比赛停下来观看场边的电视追车画面。
辛普森当年曾遭警方“飞车追捕”创收视纪录。
由于辛普森出生到成名的二十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正是黑人从南部和东部地区向西部大规模流动的时期,也是废除种族隔离、黑人民权运动高涨的时期。同时,警察办案时暴力围殴非裔民众致死事件也屡屡发生,警方充满歧视性的暴力执法手段受到空前质疑。
尽管辛普森的巨星之路上始终都在努力让自己和人们忘记他是个黑人,甚至公开表示“我不是黑人,我是O.J.”,但某种程度上他仍代表着非裔美国群体,也因此收获了无数支持者。当时看到追捕直播的围观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高速追车经过的立交桥上,打出“释放O.J.”“ O.J.快跑”等标语,表达对他的支持,有媒体评价说“这更像是一次护送,而非追捕。”
根据CNN 1994年的民意调查,当时大多数白人认为辛普森有罪,但60%的非裔美国人认为对辛普森的指控不正确。有趣的是,20年后,CNN最新公布的全国调查显示,民众对这位前橄榄球明星的态度已发生转变,53%的黑人认为,对辛普森谋杀指控是真实的。
这场追捕闹剧最终以警方胜利,O.J.妥协被铐上手铐逮捕收场。辛普森因涉嫌谋杀被洛杉矶警方起诉,不得保释。但令人唏嘘的是,在此后长达一年的“世纪审判”中,辛普森一方却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世纪审判”
1995年10月3日,至今仍备受争议的“世纪审判”正式开庭。CNN统计数字表明,约1.4亿美国人收看或收听了“世纪审判”的最后裁决。
由于辛普森始终坚称自己无罪,甚至不惜花费千万美金聘请了一个美国历史上阵容最豪华的律师团,被世人戏称为“梦之队”,就连素有华人“神探”之称的著名刑侦鉴识专家李昌钰都是其中一员。
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院长、法学院教授曾粤兴向南都记者介绍,美国由于有宗教信仰为基础,有一套注重程序正义的实施规则包括辩诉交易制度为保障,所以,美国近90%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会选择自白即自愿供述犯罪事实,这些案件就不必经过陪审团审理。其他约10%的案件,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此时,法院就需要安排陪审团进行审理。
由于当年辛普森案件备受关注,法庭任命日裔美籍的兰斯伊藤担任法官,陪审团则有12名普通市民组成,8女4男,其中有8名黑人,只有 1名白人。“陪审团成员一般会从品行良好但没有接受过专门法律职业训练的市民中产生,当具体个案审理需要组成陪审团时,法院便在陪审团成员名单中随机选择,适用回避制度。”曾粤兴介绍,在案件审理期间,法院对陪审团进行封闭管理,辛普森案件中的陪审团成员经历了漫长的取证环节,一度被封闭管理了近9个月。
曾粤兴向南都记者解释,审判由法官主持进行,即使是公开审判,陪审团也不面对检察官以及辩护律师,其表决并不在法庭进行。陪审团对整个案件作出一致的裁决,确认有罪或者无罪,法官才能作出宣判。陪审团成员凭社会常识、良知和内心确信进行裁决。“可以说,陪审团决定被告人的命运,因而在重大疑难案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审判前的取证等环节控方都信心满满,他们列出了一系列带有辛普森DNA的证明,认为辛普森就是本案的凶手。然而紧接着辛普森的律师“梦之队”开始发威,他们从洛杉矶警方和法医技术人员在证据采集和现场保护方面都存在重大失误,及控方关键证人、最先到达案发现场的马克·福尔曼(Mark Fuhrman)警官过去十年里的种族歧视言论等方面出发,扭转了局面。
李昌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是案发两天后到现场的,当时美国警方在现场收集证据的工作处理的很失败,很多重要的物证都没有收集到。比如收集了嫌犯的血液本应该马上封存,送往鉴定中心,但是警方却将血液带到了现场,辛普森DNA的血液中查出了不应存在于人的身体里的防腐剂。还有本来警方收集了8毫升的血液,但是到最后却只剩下6.5毫升。
原油84.90和85.90分别做空,止损各70点,止盈各200点。
此外,1995年6月15日,辛普森当庭试戴在犯罪现场和辛普森家中发现的两只含有辛普森及两名死者DNA的皮手套,控方律师科克伦向陪审团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不合适,必须判他无罪”,也成为导致满盘皆输的关键一步。
辛普森在1995年受审时被要求戴上在犯罪现场和辛普森家中分别发现的两只血手套。
在众目睽睽之下,辛普森戴上了预防污损的超薄型手套,随后试戴案发现场发现的血手套,然而他的手明显比手套大了很多,辛普森的手是非常勉强的撑进去的,当戴手套的画面出现在全世界的新闻中时,就连控方也明白大势已去。
1995年10月3日,陪审团对两项谋杀罪作出无罪判决,O.J辛普森被宣布无罪,当庭释放。“当法官宣告陪审团做出的无罪裁决结果时,我感到了几分震撼。”曾粤兴向南都记者回忆,“震撼不是因为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辛普森无罪,而是因为证据无法排出其他合理怀疑!法庭居然能传唤警察到庭作证,辩护律师居然敢‘刁难’作证的警察并怀疑最先到达现场的福尔曼警官可能栽赃陷害辛普森等等,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辛普森一案的启示
曾粤兴向南都记者回忆,辛普森案发时间正处于20世纪末,当时中美交往密切,所以辛普森案件的审理在我国受关注的程度是比较高的。
在“辛普森案”中,辛普森虽然在刑事案件中胜诉被无罪释放,但在刑事审判结束4个月后,两位死者的家人以非正常死亡为由起诉辛普森,要求民事赔偿。在这场民事案件中,陪审团认定,辛普森对两位死者的死亡负有民事责任,辛普森需要赔偿受害者家庭3350万美元。
辛普森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07年9月,辛普森和一群朋友持枪闯入拉斯维加斯的一所赌场酒店,抢劫两名商人。案发后,辛普森遭到警方逮捕,受到绑架、武装抢劫等12项罪名指控。2008年法院判处辛普森33年监禁,2017年得到假释委员会的批准获释。
“世界总是循着螺旋式运动的轨迹前行,因此,每隔一段时间,人们都会感慨历史惊人的相似之处。”曾粤兴向南都记者表示,由于人们认识世界,包括认识具体的犯罪案件,都可能存在特定的认知困难——真相在彼处,可是我们的认知无法到达。所以,辛普森案也好,其他案件也罢,总会换一个面纱出现。
提到南都此前曾持续追踪报道的清华大学“铊中毒”案当事人朱令的案件时,曾粤兴表示,朱令案与辛普森案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其实大不一样,因为案件起点不同,所以至今尚处于“不了了之”状态。
南都此前报道,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92级学生,1994年末开始她突发怪病,1995年4月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随后,各方确信朱令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
与朱令同宿舍的女生孙某,当时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接近朱令的人。北京警方曾对孙某展开调查,但由于铊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了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正义的诉求:美国辛普森案与中国杜培武案的比较》,王达人、曾粤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法律中经常谈论的正义有两种,一种是实体正义,一种是程序正义。曾粤兴向南都记者分析,一般来说,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如果缺乏程序正义,罪刑擅断就难以避免,实体正义终将难以实现;但是,徒有程序正义,实体正义得不到实现,这种程序设计不要也罢。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实体正义是终极正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程序正义往往被当做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这种认识,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然正确。程序正义有其独立的价值,所以应强调它和实体正义的平衡。
“是选择‘宁可错杀三千也不错放一个’,还是选择‘宁可错放三千也不枉杀一人’?这是制度设计上和司法运作上最大的启示。”曾粤兴说。
如今“辛普森案”的当事人已经离世,他留下的杀妻之谜仍然悬而未决。李若前往拉斯维加斯后进行了一场线上直播,当年案件仍有许多细节让他记忆犹新,甚至在积年累月的采访中辛普森“梦之队”的律师们,都和他了好朋友。逝者如斯,“世纪审判”引发的关于司法体系公正性的争议和美国社会不同族裔之间的意见分歧仍在延续。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实习生 余昕红金牌配资